河北廊坊安次區:非遺技藝有傳承 傳統文化潤心田6
發表時間:2022-12-09 15:28 近年來,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進一步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提升保護水平,切實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和傳承力。安次區挖掘整合非遺資源,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同時,建成了第什里風箏、刺繡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基地,定期開展傳習活動,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通過線上和線下課堂,為學員和群眾展示、講解非遺技藝,著力培養能人工匠,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據安次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賈德貴介紹,目前該區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個、省級非遺項目9個、市級非遺項目28個,形成了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良好氛圍。(龐博 張亮) ↑在安次區調河頭鎮,河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什里風箏代表性傳承人趙艷強制作風箏。(張亮 攝) ↑在安次區調河頭鎮,河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什里風箏代表性傳承人趙艷強制作風箏。(張亮 攝) ↑在安次區調河頭鎮,河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什里風箏代表性傳承人趙艷強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開展風箏制作授課。(龐博 攝) ↑在安次區調河頭鎮,廊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刺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武保強(右)與刺繡師一起研討刺繡技藝。(張亮 攝) ↑在安次區調河頭鎮,廊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刺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武保強正在刺繡。(張亮 攝) ↑在安次區調河頭鎮,廊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刺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武保強正在刺繡。(龐博 攝) ↑在安次區文化館,廊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葫蘆烙畫代表性傳承人趙光余(右)為學員講解葫蘆烙畫技藝。(張亮 攝) ↑在安次區文化館,廊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葫蘆烙畫代表性傳承人趙光余進行烙畫創作。(張亮 攝) |